公司动态

四川省Bsport人民政府

2023-02-15 阅读次数:

  Bsport建市以来,德阳市始终坚持工业强市发展战略,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,积极转变工业发展理念,走新型工业化道路,工业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。广西柳州市一直以来都是德阳市学习追赶目标,通过两市工业经济发展对比分析,有利于德阳市找准发展差距,加快工业发展步伐,全面提升工业整体实力,再创工业经济新辉煌。

  广西柳州市是汉、壮、瑶等多民族聚居的城市,具有浓郁的乡土文化和民族文化,几千年来一直是汉族和岭南土著民族经济和文化交流、融合的汇聚点,具有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沉积。柳州市物产资源十分丰富,有土地资源53万公顷,森林5.3万公顷。已探明有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有锰、铝、钨、镁、磷、硫、滑石、石膏、石灰石、大理石、重晶石和稀有金属近30种。

  柳州于1949年11月25日设市,下辖六县、四区,分别是柳江县、柳城县、鹿寨县、融水县、融安县、三江县,四区为柳南、柳北、鱼峰和城中。柳州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工业重镇,以重工业为主,重工业比重占90%以上。从经济类型看,主要以外商及港澳台、国有和股份制三大经济类型企业为主,所占份额分别为38.1%、28.3%和27.1%。汽车、冶金和机械是柳州工业的支柱产业,三大支柱产业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达76%以上,产业链长、辐射面广,对工业的贡献突出。除三大支柱产业外,有食品、化工、医药、纺织服装等产业。主要产品有钢、钢材、汽车、内燃机、铲土运输机、化肥、水泥、卷烟、牙膏等。其中,“两面针”牙膏、“柳工牌”装载机、“网山牌”白沙糖、“金海牌”锡锭荣获“中国名牌产品称号”。

  2010年,柳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84户,完成工业总产值2387.7亿元,同比增长33.3%,工业经济总量位居广西第一。汽车、冶金和机械三大支柱产业分别完成工业总产值992.1亿元、557.2亿元和292.5亿元,三大支柱产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841.8亿元,占全市工业比重的77.1%。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88.7亿元,实现利润总额109亿元,实现利税总额217.4亿元,分别比上年增长36.2%、54.9%和35%。其中,主营业务收入上亿元企业232户,50亿元企业6户,百亿企业4户。亿元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69.5亿元,占全市的90.8%。

  2010年,德阳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40户,完成工业总产值1663.3亿元,同比增长30.4%,工业经济总量位居四川第二。机械、食品和化工三大支柱产业分别完成工业总产值829.1亿元、259.4亿元和221.1亿元,三大支柱产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309.6亿元,占全市工业比重的78.7%。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19.8亿元,实现利润总额103.5亿元,实现利税总额188.6亿元,同比分别增长33.4%、31%和33.2%。主营业务收入上亿元企业238户,50亿元企业4户,百亿企业1户。亿元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16.2亿元,占全市工业的80%。

  德阳市与柳州市,虽地处不同省份,自然资源与气候条件差异明显,但同属工业城市,工业经济较为发达,通过两市工业经济发展对比分析有可借鉴之处。

  2002年以来,柳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“工业立柳、强市富民”总体工作方针,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机遇,加大国企改革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力度,工业发展进入快速发展时期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由2002年417.8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2387.7亿元,增长5.7倍,2003年工业总量跃居广西第一。2006年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大关,2010年突破两千亿大关。

  德阳市始终坚持“工业强市”发展战略,以加快发展为执政兴市第一要务,深化国有企业改革,积极推进工业化,走新型工业化道路,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。2002年以来,全市工业经济步入快速发展时期,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由2002年231.6亿元增加到2010年1663.3亿元,增长7.2倍,工业总量跃居全省第二,2009年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大关,预计2011年德阳市工业总产值有望突破两千亿大关。

  2002年以来,两市工业经济都步入良好发展时期,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%以上,德阳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7.9%,柳州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4.3%,德阳工业发展速度快于柳州,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速度比柳州高3.6个百分点。特别是2002年---2007年,德阳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达31.8%,比柳州市(27.2%)快4.6个百分点。

  2010年,德阳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40户,比柳州市多56户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计2245.5亿元,比柳州市(1788.9亿元)多456.6亿元。德阳规模企业户数和企业规模大于柳州。

  2010年,柳州市完成工业总产值2387.7亿元,其中,重工业产值2155.9亿元,轻工业产值231.8亿元,所占比重分别为90.3%和9.7%。德阳市完成工业总产值1663.3亿元,重工业产值1239亿元,轻工业产值425亿元,所占比重分别为74.5%和25.5%。两市工业均以重工业为主,柳州工业重型化更为突出,比德阳市高15.8个百分点。

  柳州市工业以汽车、冶金和机械三大传统支柱产业为主,占全市工业的77.1%。化工、烟草、建材、医药、食品等产业占9.5%。德阳市工业以机械、食品和化工三大传统支柱产业为主,占全市工业的78.7%。建材、医药和纺织服装占11.7%。

  与柳州市比,德阳市工业产业结构集中度更高,三大传统支柱产业比柳州市高1.6个百分点。其中,德阳市最大的机械产业占全市工业比重为49.8%,比柳州市最大的汽车产业(41.6%)高8.2个百分点。规模居第二位的食品产业占全市工业比重为15.6%,比柳州市第二大的冶金产业(23.3%)低7.7个百分点。第三位的化工产业占全市工业比重为13.4%,比柳州市第三位的机械产业(12.2%)高3.4个百分点。德阳市建材、医药产业比重分别比柳州市高3.9和2.8个百分点。

  柳州市工业主要以外商及港澳台企业为主,占全市工业比重达到38.1%。其次为国有和股份制经济,分别占全市工业的比重为28.3%和27.1%,集体经济和其他经济类型分别占0.9%和5.6%。

  德阳市工业主要以股份制经济占主导地位,比重达69.5%,比柳州市高42.4个百分点。国有工业比重为12%,比柳州市低16.3个百分点。外商港澳台为10.8%,比柳州市低27.3个百分点。集体经济和其他经济类型分别为1%和6.7%,与柳州市的差距不大。

  2010年德阳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达到103.5亿元,仅比柳州市少5.5亿元。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盈利6.7元,柳州为4.6元,德阳市比柳州市多2.1元。德阳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为7.5%,比柳州市(4.9%)高2.6个百分点。

  2010年德阳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、主营业务收入、利润总额、利税总额均比柳州市少724.4亿元、868.9亿元、5.5亿元和28.8亿元。两市工业总产值差距由2002年的186.2亿元,扩大到2010年的724.4亿元。总量规模低于柳州市,差距有所扩大。2002年—2010年,德阳市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速虽然比柳州高4.6个百分点,但由于发展基础比柳州低,所以柳州市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量为246亿元,德阳市年均增量为179亿元,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量比柳州市少67亿元。地震前,2002年—2007年,德阳市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量137.8亿元,比柳州市(194.4亿元)少56.6亿元。2007—2010年,德阳市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量247.6亿元,比柳州市(332.6亿元)少85亿元,地震的影响导致德阳市工业与柳州的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。2010年柳州市工业主要指标增速均比德阳市高,德阳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、主营业务收入、利润和利税分别比上年增长30.4%、33.4%、31%和33.2%,柳州市为33.3%、36.2%、54.9%和35%,比柳州市分别低2.9、2.8、23.9和1.8个百分点。

  2010年,柳州市汽车、冶金、机械三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841.8亿元,比上年增长37%,对全市工业的贡献率为80%,拉动全市工业总产值增长23.3个百分点。德阳市机械、食品和化工三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309.6亿元,比上年增长27.7%,对全市工业的贡献率为73.3%,拉动全市工业总产值增长22.3个百分点。

  德阳市支柱产业工业总产值增速比柳州市低9.3个百分点,支柱产业对全市工业的贡献率比柳州市低6.7个百分点,对全市工业增长的拉动比柳州低1.1个百分点。

  2010年德阳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、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户均为1.60亿元、1.46亿元和0.10亿元。柳州市为2.43亿元、2.43亿元和0.11亿元。与柳州市比,德阳市户均指标分别比柳州低0.83亿元、0.97亿元和0.01亿元。

  德阳市与柳州市都是以大型工业企业为领头羊,带动和支撑工业经济发展。2010年,柳州市主营业务收入上亿元企业232户,比德阳市(238户)少6户,但主营业务收入总量比德阳市多953.3亿元。亿元企业收入占工业的比重达到90%以上,比德阳市(80%)高近11个百分点。在亿元企业中,柳州市收入过50亿元的企业有6户,比德阳市(4户)多2户,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286.7亿元,占工业比重达到54%,比德阳市(344.5亿元)多942.2亿元,比重比德阳市(22.7%)高31.3个百分点。柳州市亿元企业户均收入达到9.35亿元,德阳市为5.11亿元,每户企业收入比德阳市多4.24亿元。柳州大企业规模大,作用突出,收入过百亿企业达到4户,比德阳市多3户,总量达到1173.1亿元,占工业比重近50%。德阳市只有东汽收入过百亿,达到153.7亿元,占全市比重为1.1%,比柳州市低48.9个百分点。

  2010年,德阳市工业投入224.9亿元,比上年下降13.6%。柳州市工业投入318.7亿元,比上年增长41.3%。从工业投入总量看,德阳市比柳州市少93.8亿元,增速低54.9个百分点,差距非常明显。

  通过分析,可以看出德阳市工业近几年得到较快发展,但与柳州比较仍存在发展差距,特别是在工业发展规模、大企业发展等方面。从比较中找差距、谋发展、求突破,做强德阳市工业经济,提升工业经济的整体实力。

 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,也是德阳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转型关键之年。要认真制定科学工业经济发展规划,以工业园区为载体,抓好工业区域布局,大力发展产业集群。传统产业做精做细,新兴产业做大做强。充分利用国家产业政策,加快工业经济结构调整,促进工业健康发展。

 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,转变工业发展思路与理念。工业发展要从追求“速度”过渡到追求“效益”,切实转变工业发展方式。加强企业科技创新,不断提高产品技术水平。鼓励、引导企业以市场为导向,加强企业管理,规范企业经营,逐步由小做大,由弱做强,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,提高企业运行质量,增强全市工业经济整体实力。

  大企业是工业经济的领头羊。要高度重视大企业发展,充分利用四川省培育大企业大集团的政策,积极支持和鼓励企业和集团做大做强。对首次跨入亿元企业、10亿元、20亿元、50亿元、100亿元的企业进行奖励,增强大企业大集团的龙头带动作用。

  近年来,德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不断增加,工业总量跃上新的台阶。但工业投入仍显不足,新增企业中,新建企业较少,大多是从规模以下企业成长为规模以上企业。新建企业是工业发展新的亮点,是工业经济发展的助推器。德阳与全省及其他地市州比,差距很明显,也是制约德阳市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。要抓住灾后重建机遇,利用国家对地震灾区的扶持政策,以及北京、江苏对口援建的有利条件,加快工业招商引资的步伐,加大工业投入,采取多种形式,引进更多工业企业落户德阳。

  通过与柳州市工业的对比分析,在看到德阳市工业经济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,更应看到德阳市工业在发展上的差距。缩小差距,赶超柳州市,任重而道远。通过两市工业经济对比分析,更增强德阳市加快发展工业经济的信心。德阳市工业经济基础良好,工业化水平较高,企业盈利能力强。只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,坚持正确的发展思路,发挥优势,科学规划工业布局,不断调整产业结构,加快工业发展方式的转变,提升工业整体实力与竞争力,做大企业、做强产业,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强市大有可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