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业新闻

Bsport简单高效的“未来工厂”样板 ——走进宝钢湛江“梦工厂”(下)

2023-03-19 阅读次数:

  Bsport今天,历时860多天建设的宝钢湛江钢铁厂,迎来一号高炉的点火,这意味着在全国钢铁行业面临深度调整转型的背景下,宝钢的“二次创业”迈出关键一步。

  湛江东海岛,宝钢基地最醒目处挂着标语:“建造一座梦工厂,打造一支梦之队。”“梦工厂”,是不是意味着湛江项目高端大气,不惜成本投入?答案是否定的。“能不能控制住成本,是湛江项目成败与否的关键。”宝钢经营者表示,所谓“梦工厂”,不是一掷千金的豪华工厂,而是“省出来”的工厂。

  宝钢湛江项目最初计划投资697亿元,2013年项目方案最终通过时削减到415亿元,后来因为决定增设一条生产线亿元。为什么投资骤降?近年来,虽然行业环境不利,但宝钢仍是全国最赚钱的钢铁企业,去年宝钢股份实现超过1800亿元的营收、近60亿元的净利润。可以说,宝钢并不缺钱。

  然而在2012年到2013年的项目方案论证中,集团经营者坚决要求,只有把投资降到一定程度,才能开建项目。原因很简单:当今全球钢铁行业,每吨钢的投资费用超过6000元,就很可能在投产后长期收不回成本。放眼世界,这是一条“警戒线元,不仅是“警戒线”,还是衡量一家钢铁企业管理水平、运营效率的“标尺”。业内专家指出,在当前国内产能过剩的情况下,如果无视“警戒线”盲目投资建厂,哪怕技术再优、规模再大,也很可能陷入“越投越亏”的怪圈。

  目前,宝钢湛江项目吨钢投资约5000元,这是当初9套设计方案中最终胜出的一份。宝钢湛江钢铁公司董事长赵周礼表示,通过模拟运营,湛江项目投产后可以做到前三年现金流不负,第三年实现盈利,吨钢利润水平达到甚至超过宝钢现有的同类产品。30年来,不论宝钢的“上海大院”,还是外地其他项目,始终坚持“高投入带来高产出”。但在湛江项目上,宝钢理念发生转变。“不惜成本的高投入未必能带来竞争力,只有从实际出发、尊重市场规律,才能经受市场考验。”

  “整体投资下来了,但在环保上的投资不减反增。”宝钢湛江钢铁公司环保部负责人介绍,目前湛江钢铁的环保投资已经超过60亿元,先期建设的两台35万千瓦发电机组,目前投资比最初计划增加了2.4亿元,全部用于环保技术投入。湛江钢铁环保投资完成后,全厂因环保形成的吨钢成本将增加约20元。赵周礼认为,为了湛江的蓝天碧海,必须不惜成本,而这也意味着其他环节的成本控制必须做到极致。

  9月底的湛江东海岛,入夜时走进厂区,已经有“不夜城”的感觉。宝钢派驻当地的老师傅们将赵周礼称作“福将”,说他来到湛江,台风很少来,暴雨天也不多,几年来顺风顺水,使得工程进度比计划大大提前。

  “速度必须快。”赵周礼指出,工期拖得越长,不确定因素越多,离产出效益也越远。

  拼速度的关键,是为了成本、成本、成本!整座“梦工厂”,它的厂房,与其说建在当地特有的“湛江土”上,不如说是建在精打细算的成本控制之上,这是150亿元投资能减下来的原因。

  众多节约成本的办法中,首先是充分利用。考虑到华南市场的需求以及与上海本部的协同效应,宝钢股份将宝山罗泾地区的厚板生产线整体搬迁到湛江钢铁。这是宝钢历史上第一次设备100%利旧搬迁,小到每一颗拧下来的螺栓,都原原本本搬到了新工厂。

  不求最贵、最新,但求最适配、最具竞争力。这样的逻辑体现在一条生产线上,更体现在湛江工厂的整体设计布局中。

  今天点火的一号高炉和已经封顶的二号高炉,容积都是5050立方米。湛江钢铁虽是“再造一个宝钢”的大项目,但宝钢克服了盲目追求“世界第一”的冲动,高炉容积和上海接近,放弃建造更大规模等级的高炉。这样一来,不仅建设成本得到控制,还可以直接引入上海成熟的5000级立方米超大高炉运行经验,实现无缝对接。

  目前,上海宝山的宝钢股份本部,员工1.6万人;现在的湛江钢铁4500人,未来全部投产后还会有一定的增加。湛江钢铁不会再去打造一个“万人大厂”,但是在人均钢产量上,计划达到每年2000吨,而在如今国内领先的宝钢股份上海本部,人均年钢产量也只有800吨。

  宝钢经营者表示,希望通过湛江项目在国内钢铁业树起一个标杆,不是高不可攀的“巨型工厂”,而是简单、高效、低成本的“未来工厂”样板。